close

昨天才從衛星電視盒看到這部電影.

我想說的是, 這部電影中的男主角詹姆斯麥艾維跟我當初看"黑天鵝"的娜塔莉波曼一樣驚嘆, 都是一個人撐起整部電影, 而且表現得相當精湛! 我真的可以從他的說話方式, 眼神的轉變去察覺他現在飾演哪一個人格. 我相信對一個演員而言拿到這樣的角色, 應該很過癮, 奧斯卡的小金人大概也勝券在握了.

看到片尾的確有嚇到, 怎麼這部電影居然是多年前"驚心動魄"的續集?

不過和驚心動魄這部電影一樣, 都是在對人類做一個假設. 如果有人天生就是玻璃娃娃非常脆弱, 那是否也有人天生就是強壯異常, 不會受傷? 其實對於看過"24個比利",以及"比利戰爭"這兩本書的我, 我對於人格分裂的行為模式, 像是人格的意識切換, 記憶的不連貫, 每個人格分別擁有完整的個性/性別/年齡等等設定都很接受. 我倒是很好奇第一次接觸這個領域的人, 能夠一下子都清楚這些行為模式嗎? 會不會覺得電影突然給太多資訊, 都是幾句話帶過而無法消化?

我對電影的設定其實是認同的, 因為我當時看完"24個比利"時,我就不禁在想, 這會不會人類進化的另外一種可能. 人類的基因可能蘊藏著幾千年來進化的資訊, 所以我們的確可能天生就會說羅馬尼亞語跟英語,端看我們是否打算要發展這方面的功能. 其實在24個比利這本書, 更詳細描述人格分裂的人, 體內不同人格是如何運作與培養自己的興趣&專長. 其實那是個真實又很趣的方式. 在你某個人格意識睡覺或是主導的時候,其他人格繼續在體內鑽研自己擅長的領域, 像是繪畫, 像是數學解題能力等等. 如果我們人類最後都學會利用這種方式在體內同時進行多方學習的方法, 然後又可以保持主體意識的完整與記憶的連貫性. 人類的智能與體能的發展, 勢必不可同日而語.

想想看, 你雖然在睡覺, 但是你的腦袋裡同時做高難度的微積分解題, 同時在創作藝術, 同時在作詩, 同時在學習冰島語. 這是不是聽起來我們的腦袋終於可以使用100%了?

不過, 電影對於最後一個人格的設定, 我倒是覺得懷疑. 雖然似乎人格分裂的人, 只要相信自己是哪一個國度的人, 擁有甚麼性格, 屬於甚麼性別. 單純因為心理執著的相信, 肉體也會配合的做調整. 但是我相信肉體再怎麼調整, 仍然必定要符合大環境的限制裡做的調整,像是仍會受地心引力控制等. 所以對於最後人體是否可以透過"相信", 就能夠讓肉體自我調整成超人體態? 我仍會覺得要持懷疑態度. 不過這畢竟是電影, 所有的假設都可以大膽地去說. 所以也不失為一個爆炸性的結尾. 很有電影的娛樂性.

 

 

 

 

arrow
arrow

    daisyhsu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